如果在您的地區無法播放Youtube,請點此播放

下載錄音檔    下載影片

 2014/11/02 基督徒的社會責任 from 台灣國際基督教會

 

 

 

主日壓箱寶  

蔡士敏    摘要

    最近社會上爆發一系列的食安問題、治安警訊,人心不得安寧外,不僅要大聲問:希望在哪裡!?負面訊息容易讓我們失去對的眼光與焦點,忘記有許多人默默在付出、耕耘那帶給人希望的事情。十一月主日講道系列主題「看見希望」就從基督徒的社會責任談起。

    台灣國際基督教會設立「寰宇希望服務協會」已邁入第20年了,當初設立的目的是希望教會不只是傳揚福音,也要效法基督的心滿足社會上實際的需要。講者曾國榮(Kevin)從舊約律法切入,說明神在舊約中看顧社會中的弱勢群體,許多讓你驚訝的「先進」制度:

    1. 留一份給窮人:《利未記》第十九章九至十節指出,在平日,田野四角的出產及意外掉落的農作物需要留給窮人享用。《申命記》第十四章二十八至二十九節說,三年一度的拾一奉獻,除了用來供養利未人外,也是對孤兒寡婦及外出寄居的保障。

    2. 安息年(Sabbatical):《利未記》第二十五章二至七節規定,以色列人要每隔七年守一次安息年。在那一年,土地要休耕。這不單是宗教上的禮儀,不只是維護土地的生態,同時也是對窮人的福利。在那一年,窮人可以撿拾田地中一切的出產,可見安息年本身乃以色列定期的扶貧行動。另外《申命記》第十五章九至十一節說,一切的債務,在安息年都會被取消,而借貸者不能因安息年臨近而拒絕向窮人借貸。《申命記》第十五章十二至十四節提到,所有奴隸必需在該年獲釋,而主人必須和他分享他們共同努力的成果。

    3. 禧年(Jubilee):《利未記》第二十五章十至十四節、二十三至二十八節指出,每逢第七個安息年之後,也就是每五十年,以色列人便需要守禧年。在那一年,一切買賣過的土地都需要物歸原主。買賣土地的價錢,則取決於該土地於禧年前所能夠提供的出產。因此,第五十年,沒有一個人沒有地,也沒有一個人沒有自由。每一個人都是自主的,並且是有產業的。這就是恩典,所以聖經以賽亞書稱禧年為『耶和華的恩年』。對一個長年失去產業,甚至失去自由的人而言,這種如釋重負、重見天日的喜樂和衝擊,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希望在哪裡?」《以賽亞書》第一章十一至十七節《路加福音》第四章十八節至二十一節告訴我們,信仰的虔誠不能與公益的實踐不能分開;問題不在制度,若人的心成為罪的奴僕,社會公義就被破壞了。耶穌也是這樣說,他宣告自己的來到,就是禧年的實現,對基督徒來說,看顧人的飢餓受凍等迫切的需要,服事了最小的一個弟兄,這就是服事神了。想一想基督徒不只在教會慶祝基督的禧年,更回到生活裡服事需要的人,你自己願意為此付出什麼呢?

 

更多精彩內容,請觀賞線上講道影片

想了解其它月份的講道內容,請到主日講道影音

想參加我們的主日崇拜,請到最新主日訊息

photo credit: Aproximando Ciência e Pessoas via photopin cc

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