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主偉、陳惠玲/撰文
台灣國際基督教會形象更新計畫,透過集思企劃平台的討論和推動,開始運作形象的重整,目的不僅帶來視覺上的更新,更是教會理念的再確認,還有形象架構以及內部共識的再建立,更期望建立未來共同的行為準則。整個推展的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反思及凝聚
初步先蒐集國內外不同教會Logo及Slogan等相關參考資料,並依照方向分類,再來思考過去教會在特色、信念、定位、目標、服侍等各個面向的定義,清楚文字化後才開始進一步相關的設計工作,於是透過下列幾項工作,反思、尋找及定義教會對於「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麼在這裡」、「我們要往哪裡去」、「我們要怎麼去」等最核心也最重要的答案。
1.回顧過去,我們從歷史學到些什麼?
透過大事記回顧過去教會發展的重要事件,包含ICOC的開始、台灣傳道團的差派 、ICOC風暴、教會帶領的異動、教會紛爭、傳道人離職……等。從中研擬問題並訪問參與教會歷史不同階段的弟兄姐妹,如早期美國受洗、傳道團成員、早期擔任全職、不同階段受洗等門徒請他們協助還原過去並釐清問題,整理這23年來的軌跡,將教會歷史忠實地記錄,這些歷程都是重要而有意義的,協助我們如何跨越過去迎向未來。
2.設計形象問卷,調查門徒對教會現階段形象認同概況。
對教會每位成員發出形象認同調查,回收了182份有效問卷,透過這份問卷的分析及結論,協助建立完整的形象架構內容。
3.展望未來描繪出教會新的願景。
未來5年教會處於重新調整腳步的階段,以內部凝聚為主,故以使命宣言表達整個教會對於「我們為什麼是我們」的共識,未來再從而發展願景及策略。回首台灣國際基督教會最寶貴的「門徒精神Christ follower」傳統,教會對內建立及對外發展的使命為:「我們來,是為了成為基督跟隨者的家。我們去,是為了用活潑的生命見證基督。」並訂下明年全教會主題為「門徒」。
4.集思企劃平台透過形象架構凝聚焦點。
先說明架構中關於使命、願景、定位、風格、信念、聲明,每一個要素的定義,進而再討論形象架構內容,透過全職會議、成熟牧養團隊等逐一討論調整後,確立教會形象架構。
發想及轉化
經過反思及凝聚的過程,集思企劃平台以此為依據,提出十則發想供全職團隊思考教會聲明,也就是未來教會對外的標語,不同階段過程中多次提案、票選、討論,並收集參考聖經中提到「我的門徒」等相關經文,最後確定以「作主門徒,為愛改變」取代之前使用多年的「讓愛改變生命」。
同時間同步進行視覺更新的動腦與設計,從造型、色彩、文字、到系統的建立,名片信封信紙等應用品的導入,同樣經過多次提案、票選、討論,並收集意見進行微調,將教會理念轉化成視覺,並以「門徒」為主題研擬腳本和配樂,籌劃拍攝教會形象影片。
達成共識
形象更新計畫具體呈現後,如何達成共識是形象更新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經過反思凝聚,發想轉化後,集思企劃平台開始為整合教會內部共識協助進行溝通,透過成熟牧養團隊報告、外地領袖及查經班領袖會議及全職團隊會議中提案討論,從架構到標誌逐一的提定案,達成教會內初步共識,並籌備12月21日為全台灣主日,訂定「開門禮」教會形象發表主日,目的是讓台灣國際基督教會北中南所有門徒都能共同見證這重要的一刻。